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写在前面的一点废话 (第1/2页)
写在前面的一点废话
①如看官所见,这是一本红楼 水浒的黄书,涉及的红楼梦角色只有林黛玉一个,也许有其他角色客串当彩蛋吧。 红楼梦是架空设定,朝代不可考,所以大家默认此文中红楼就在水浒时间线上便可,贾府所在的江南正在被方腊杀烧抢掠。 本文的林如海直到黛玉十五岁左右才去世,黛玉是不可能去贾府的,一直与贾府是“知道有这么个亲戚在,是mama的家族,可能以前去旅游走动过几次”的关系,因此,当方腊事发,如海便想方设法联系上林冲,让黛玉离开江南。这便是本作中黛玉与梁山扯上干系的过程。 而我想说的是什么呢?认真看过红楼原著的读者会知道,黛玉与宝玉(二玉)严格来说不是一见钟情,第一眼是觉得眼熟亲切,是青梅竹马的小孩阶段,而直到黛玉约摸十一二岁时,旁白才明确点出二玉有了青春期的悸动,宝玉发现,凡是见过的女性中没有一个哪怕半点比得上黛玉的美丽能干,这才为她生了痴情痴意。这个发展还是很合理的,咱们大多数人也是在这个阶段开始有了青春的躁动和幻想。 如今在本文中,二玉从不相识,黛玉在深闺里静悄悄地长到了十五岁(适婚年纪)。可以认为林如海没了爱妻、林家注定无枝叶、林如海自己也感觉到时日无多,所以想让黛玉哪怕多停留一天,为此拒绝过很多提亲者,总之,事实就是:方腊起义,如海去世,黛玉未婚(甚至多半还没有见过除父亲、教书老师、府中下人之类以外的男人,况且见这些男人时多半也就四五岁)。换而言之,黛玉明明已经到了红楼原著中应当青春悸动的时期,却还芳心未启——这时候,本文第一章第一个梁山好汉出现了。 这就是我想说的。 我计划的黛玉对这位好汉的【一见钟情】正是在这个逻辑上,希望看官们不要因为正文旁白没有大肆分析原著黛玉心境,就抬杠她对本文男主的感情,鄙人只是觉得不该在正文里水这个字数。都脱裤子了突然插叙一段解析,真的很出戏,我自己写着也会萎,就先摆在前言里了。 ②本文还综合了荡寇志,是水浒传 红楼梦 荡寇志的三足鼎立混战文。当然,荡寇志一方是板上钉钉的【反派】,是鄙人身为作者要抨击、要唾弃、要发便当的,水浒这一方我都是怜爱的,哪怕是梁山的敌人们:史文恭、栾廷玉、石宝、邓元觉,我也是不反感的,会努力写好他们的故事。对水浒和荡寇这两方爱恨分明的态度,是此文的基调之一,必须把话说明白,把态度摆出来。 这是一篇水浒传狂热读者所写的小说,虽然是黄文,但终究是带着立场的黄文,不喜欢水浒也就不会写了。如果屏幕前的您十分讨厌水浒,见不得鄙人在字里行间夸奖梁山好汉,那么鄙人只好暗叹一声无缘了。 ③角色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北宋时期的封建社会的人,如果出现有角色的想法不符合21世纪的政治正确,请不要大惊小怪,急着就要敲键盘批评我不够爱女,反正梁山好汉不可能是女权先锋,一个个都rou大嘴臭。 一切思想的萌发都需要土壤,没有任何人可以无缘无故地超越时代。诸如曹雪芹肯定是超越了的,但并不是无缘无故,之所以有超越的思想,是因为发生过什么,如果没有过去的阅历,他也是不能成长为曹雪芹的,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去强求。 没有土壤基础,空谈先进的格局与精神,都只是感动自己的作秀。一堆糙汉子莫名其妙成了爱女的新世纪三观战士,也很假吧,作者菌叠个buff在这里…… ④《歌德谈话录》里曾言:众生能够得到的最大幸运,只有自身的个性。 爱他们,所以花心思塑造他们的个性,这是我个人观点中的给角色最珍贵的礼物。至于被我所唾弃的荡寇志,就肯定千篇一律了,因为这是他们应得的。 荡寇志的角色全都只有一个原型,全都是参考红楼梦里的贾雨村写的。 红楼梦的观点是【正邪两赋】,天地生人,除了大仁和大恶两种外,其他都没有太大差别。 红楼梦第二回写道:“清明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