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百一十二回 平时安西万里疆 (第3/3页)
一声,趴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,性命却是无碍。她不知这人就是前日朝自己暗下幻术的大贺枫。 李云昭率众与那支无名军队里外夹攻,将挡路的契丹兵杀散,待到耶律尧光重新站稳脚跟,传令兵将回击,两路人马已合兵一处,退回城中去了。 厮杀了大半夜,晨光熹微,朝暾初露。李云昭于春晖清光之下,劲风茂草之中,长身玉立,神采飞扬,叫人好生仰慕。那无名军队的主帅对她可谓一见如故,解开头盔抱在怀里,下马行礼:“归义军节度使张迦陵,拜见岐王。” 这少年统帅肤色微黑,神情俊爽,整个人英姿勃发,风采夺目。 这便是阿姐常和她提起的小张姑娘了,归义军张氏世代礼佛,敦煌千佛洞中就有他们的供奉,“迦陵”一名出自佛教故事,是一种神鸟的名字。 虽然阿姐称呼她“小张”,但那是为了与她祖父张淮深相区分,实际上她与自己一般年纪。① 李云昭连忙将她扶起,含笑道:“如今是河西节度使了。” 将欲取之,必先予之,她知道张家最渴望的是什么。这不是什么养虎为患,而是笼络人心,以归义军的地缘环境来看,她不必太担心日后张家萌生反意。 毕竟归义军统治的基础只有境内数万汉人,吐蕃、粟特、回鹘等多方势力颇成气候,缺少中原王朝的支持难以为继。 张家不是每一代都能出一个张议潮或者张淮深,也不是每一代都能求得阿姐这般的人中龙凤降临。 张迦陵猛地抬头,心情激荡之下,颊边泛起红云:“这,这……”几代人的夙愿一朝实现,倒叫她有些不敢相信了。 当年祖父派出的使团追着皇帝逃难到了汉中,多少次无功而返,怎样都求不得一道册封;公主殿下以强硬手段镇压归义军内不稳定势力,帮助张氏在河西重新站稳脚跟,继续统领归义军,可每当谈及册封一事,往往以不可越俎代庖搪塞。 晋阳公主,明明是那样一个爽朗聪慧的女子,当初为了避开朝堂上的纷乱扰攘来到河西,听祖父回忆,她那时心情甚佳,就好似大唐中兴有望,没想到迎接她的是一个堪比中央朝廷的乱象。 竖牛作孽,君主见欺。 她抱怨了一句“河西真是水浅王八多”,将各方诡谲势力好好修理了一通,为祖父治好了陈年旧疾,使得张家统治大为稳固。这样一个雷霆手段、少有忌惮的人物,居然也会害怕越权么? 她们不敢猜疑恩同再造的公主,不愿怨恨风雨飘摇的大唐,经年累月的不平与冤屈充塞胸臆,无处发泄。 从安西军折戟沉沙的玉门关,再到归义军星夜疾驰的凉州道、残唐铁骑嘶鸣的秦川道,西北孤军的归家之途,已走了太久太久,举步维艰。 平时安西万里疆,今日边关在凤翔。 如今,她终于领着大伙回来了。 李云昭问:“小张将军,你们来前与契丹人交过手了么?” “是的。”张迦陵点了点头,“领头的女人似乎是契丹太后的亲姊姊,十分厉害,但我们归义军也不是吃素的。交了几次手,她没讨到便宜,就撤军了。” “倘若她卷土重来,小张将军可有留人应对么?”李云昭不无担忧。 张迦陵骄傲道:“祖父年事虽高,尚有廉颇之勇。” 李云昭算了算张淮深的年纪,嗯……着实为他捏了一把汗。 ①历史上张淮深于公元890年满门遇害,成为一桩历史悬案,此后的归义军再起不能,数次易主,苟延残喘到了宋朝初年;也是在890年,李茂贞升任凤翔节度使兼陇西郡王,在唐末政坛算是颇有作为,投降后唐之后安度晚年。算得上机缘巧合,同人不同命。 本文中此时为公元915年,推算一下,女帝也正好出生在890年,原创人物张迦陵也生在这一年。文中提到晋阳来河西前开开心心的,就是得知了女帝的诞生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